发挥行业龙头的节能减排示范效应
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,就企业节能减排而言,重点是大的,难点是小的。我国企业在数量上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,这些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,技术水平参差不齐。如何对待这些企业,是现阶段节能减排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。应从处理好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关系出发,以大企业为重点,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,进而推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。
首先,要明确“以大带小”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。把结构性节能减排与行业性节能减排结合起来,以排头兵企业带动全行业,以行业节能减排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。尤其是要发挥排头兵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,让大企业更多地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。
其次,要把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。按照管住增量、调整存量、上大压小、扶优汰劣的要求,加大结构调整力度。对那些节能减排不达标的企业,分类进行治理,对明显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,要加大淘汰力度。对无力达标而又有必要发展的,由大企业进行整合,采取先并后改的方式,在大企业内部进行择优汰劣。
第三,提高生产集中度,发挥集约化节能减排的优势。应当加大重组力度,促进生产集中,支持先进企业对落后企业进行兼并、收购,对其进行技术改造。推动大规模联合重组,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,提高行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,形成节能减排的规模优势。
第四,系统推进节能减排。企业节能减排不仅要从整个生产流程上来要求,而且还要从产业链上来推进。如果仅是个别产业和企业的单兵突进,不可能收到整体效果。例如电力企业节能减排,不仅是发电设备本身,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煤的质量、设备制造水平等。因此,节能减排既需要产业间的联动,也要从产业链的各环节来共同推进。
第五,支持大企业以技术创新带动节能减排。节能减排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,要从国家法律法规、税收政策、国家项目等方面,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攻关予以倾斜,重点支持行业排头兵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共性、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的研发、使用和推广。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,并引导企业积极引进、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。
第六,鼓励资源综合利用,发展循环经济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必须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,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利用。要完善政策和机制,以综合利用为链条,整合生产加工能力,促使企业向资源综合利用转型,这样既可解决关小、压小的出路问题,也有利于延长产业链,变减排为增效,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上一页 [1] [2]
|